近年来,AI智能技术在煤矿领域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传统采掘模式向智能化、无人化转型,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一、生产流程智能化升级
1. 智能开采系统
通过AI视觉识别、数字孪生技术实现400米超长工作面全流程自动化,月单产提升20%,万吨掘进率降低5.2米/万吨。
采煤机截割路径由深度学习动态优化,误差控制在2%以内,切割速度提升至15m/min,效率提高35%。
2. 主煤流智能管控
AI视频分析摄像仪实时监测皮带运输,人工干预率从75%降至15%,隐患识别准确率超90%。
二、安全管理体系革新
1. AI预警平台
山西焦煤屯兰矿部署的AI系统可实时识别人员违规穿越、设备异常(如大块矸石卡位),事故率下降显著。
南关煤业"五述"平台整合《煤矿安全规程》等数据,故障诊断响应时间缩短80%。
2. 机器人替代高危作业
轨道巡检机器人、无人机等设备减少10余个高危岗位,薄煤层工作面效率提升30%。
三、决策与运维优化
1. 设备智能诊断
DeepSeek大模型分析检修数据,故障定位准确率达92%,设备停机时间压缩60%。
2. 资源调度优化
新田煤矿AI管理平台整合十大生产系统数据,精煤年产量增加9.18万吨,创收超2000万元。
四、规模化应用突破
无人矿卡已落地超1000台,形成全球最大"AI+矿山"作业集群。
山西重点矿区采煤工作面减员50%,部分场景实现无人化。
当前技术仍面临可靠性验证等挑战,但AI驱动的"少人化、零伤亡"采矿模式已成为行业共识。
留言(●'◡'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