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行业百科
2025-06-22 15:54:23
42
当前AI技术正在深刻重塑科研范式,推动多学科领域实现从效率提升到理论创新的系统性变革。以下是关键进展与趋势分析:
1. 数据-知识双向驱动
AI通过整合多源异构数据(如单细胞转录组、蛋白质序列)与领域知识,形成"假设-验证-优化"的闭环研究流程。例如AlphaFold 3实现了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精准预测,将结构生物学转向计算主导模式。
2. 人机协同新主体
AI已超越工具属性,在CRISPR基因编辑、新材料合成等场景中展现自主决策能力。美国Profluent团队完全由AI设计的OpenCRISPR-1成功编辑人类基因组,标志着AI的"准主体"突破。
生成式生物学(Generative Biology)利用GAN和LLM模型"编写"非天然生物分子,华盛顿大学团队已实现人工蛋白质的AI设计。药物研发方面,AI将辉瑞新冠药物PAXLOVID的晶型预测周期从数月压缩至6周。
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A-Lab系统结合机器人技术与AI,实现71%的新材料自主合成成功率;DP-GEN工具能以量子力学精度预测材料相变。
SCUBA-D算法将蛋白质设计时间从6个月缩短至1天,清华大学OpenBioMed平台更将药物研发全流程压缩至小时级。
1. 技术支撑体系
包括生命科学大数据、Transformer架构算法、高性能算力平台、领域专家知识、交叉学科团队五大支柱。我国凭借数据规模和应用场景优势,在AI4S领域形成独特竞争力。
2. 现存瓶颈
包括实验数据的置信度不足、AI模型"黑箱"特性导致的解释性欠缺,以及科研人员AI技能鸿沟等问题。2025年诺贝尔奖对AI交叉研究的认可,凸显了解决这些挑战的紧迫性。
当前成都高新区等创新枢纽正加速大模型技术落地,预计未来3年AI驱动的科研范式将在更多基础学科实现规模化应用。
Copyright Your agent-dapaihang.Some Rights Reserved.求知大排行网备案号: 津ICP备2023000475号-9